2)第1344章 抓周_魏晋干饭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过个五年,十年,第一批接受教育的孩子长成,就不会再凭蛮力和本能行事,知道用智慧和理智去争取,知道忠孝仁义,岭南之危便可解除。”

  明预也认同赵申这两年多在岭南的作为,不吝夸赞,“虎父无犬子,恭喜赵尚书了。”

  明预是不认同赵申去岭南上任的官员之一,因为他觉得赵申世家子弟出身,恐怕不习惯南蛮的斗争方式,而且他神神叨叨的,他很怕他最后被那些南蛮人同化。

  赵铭脸上表情淡淡,并没有多骄傲的样子。

  明预收回目光,腹诽,赵家这两代父子都有些奇葩,皆是父压着子打,子就是不顺从父亲。

  看上去不慈不孝,实际上却是谁都知道他们父子算得上是慈孝的典范。

  赵含章也很满意赵申在广州的政治成绩,和赵铭一样,她计划让他多待几年,将广州治理好。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今年长殿下周岁宴,请交州和宁州刺史来京,”赵含章道:“发电报,让赵申将文书递交给交州和宁州刺史。”

  趁热要打铁,赵含章也想见一见两州刺史。

  汲渊应下,元立就要去安排人沿途接应。

  交州和宁州内部并不安宁,他们既然敢请两个刺史过来,自然不会对他们下手,可他们内部就不一定了。

  要是交州和宁州刺史在来京途中被两州势力杀死,那朝廷的脸就被打得太疼了,而由此引发的政治斗争、甚至是战争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

  朝廷要将主动权抓在手里。

  赵含章给出目标,抱上鸣鸣就走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汲渊他们去做。

  交州和宁州很快通过广州的电台回话,表示一定会去洛阳参加长殿下的周岁宴,并旁敲侧击的询问皇室想要的贡品。

  两州刺史突然变得友好,赵含章也没有为难他们,通过广州电台向他们传话,她不需要贵重的贡品,只要他们带来两州百姓的祝福就好,若可以,到时候他们和她说一说两州的风俗,带一些他们当地常见的农作物和种子便可。

  和他们一样被邀请进京贺礼的还有北宫纯。

  自赵含章登基后,他一直镇守边关,这次回京主要是面见皇帝,述职,君臣两个联络联络感情。

  鸣鸣的周岁宴办得很隆重,她的满月宴和百日宴都没办,这一次周岁宴是她正式和文武百官见面,连西平赵氏里的老人们都通过赵淞和赵含章申请来参加。

  赵含章应下了。

  在这次周岁宴上,她要正式定下鸣鸣的大名。

  不错,作为华国的长殿下,出生一年了还未定下大名,只有小名鸣鸣。

  抓周的红布铺在太极殿里,老大一块,上面有王氏、弘农公主、赵淞和赵瑚等族人送来的抓周礼,几乎将赵含章平生所识的东西种类都包括在其中了,可以做得好看的东西都做好看了。

  一些吉礼还特意做得特别耀眼。

  赵瑚一如既往的识人心,知道赵含章看重农业,他就送来一串稻穗和麦穗,稻穗是用黄金打造的,粒粒饱满,黄橙橙的;

  麦穗则是用玉雕而成,翠绿的玉,麦穗微微下垂,亦是好看得不行。

  其实他还想送来一个金算盘,可被赵淞严厉阻止了,他就只能放弃,结果被赵东给送了。

  生气,凭什么他送就不行,赵东送就可以?

  赵含章将玉玺拿来,也将它放在了红布上,就放在鸣鸣的面前。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