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曾家情况_带着超市回五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爷爷今年64岁,曾奶奶60岁,二老身体很硬朗,如今和曾垚住在她买的那所房子里。

  两个叔叔和婶婶另外买了房子,虽没有住在一起,但是距离很近,平日里都是婶婶轮流来他们家帮忙做饭,既不舍得让二老做饭,也不让曾垚做饭,不过曾垚懂事,多半都会帮忙。

  曾家已经分家,曾垚的房子宽敞,所以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节假日哥哥姐姐回家,也有地方住,这样一来,大家都方便。

  曾尛除了每个月给孩子们寄钱,还会寄粮食,不过粮食都寄到了曾垚这里,24斤粮食,每个月15斤粗粮,9斤细粮(空间里的),雷打不动,等同于曾尛将自己领的商品粮全都寄给了曾垚。

  曾家虽然搬离了月亮湾,可是寒暑假或者过年的时候还会回去住一段时间。

  这些年凭着曾尛的能力,用粮食和钱,先后为二叔二婶在县城买到了酒厂临时工的名额,后因干的比较好,转为正式工,三叔三婶则去了县城的纺织厂,也是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

  两房的孩子们也都在初中高中里徘徊,学习成绩都还不错,各个懂事善良。

  自打二房和三房来到县城之后,二老一合计就索性分了家,虽然分了家,可是两房从来没有疏忽对二老和曾垚的照顾,这也是曾尛这些年可以放心离开的原因。

  曾家上下如今除了爷爷奶奶,都已经成为了城市户口,在县城安家落户,每月都能领到商品粮,曾垚亦然。

  为了个城市户口,曾家上下也是没少折腾,反正不管怎样吧,总算在1960年的时候就将户口全部落定了。

  虽然知道这个时候待在农村比城市里安全,但是孩子们要上学,而且一旦叔婶来县城上班,家里的田地就兼顾不过来,正好土地改革,在58年的时候成立了生产队,干活才有工分,不干活什么都没有,两相一比较,大家都选择放弃农村户口,来到了梅县。

  刚开始曾诚和曾立两家是租房子住,等到三年之后转为了正式工,就在县城买了房子,彻底落户。

  曾垚每个月有24斤粮食,加上曾尛寄回来的粮食和前,还有叔叔婶婶的补贴,供老两口还有曾尛吃饱肚子是没问题的。

  曾森曾焱曾淼三个,每年开学的时候,曾尛都会给他们一百块钱应急的钱和票,所以每个月再寄过去的5块钱,也够他们日常花销了。

  听起来,像是曾家上下沾了她曾尛的光,但于曾尛来说,若是没有叔叔婶婶们的照顾,她也不可能这么放心的出来工作,两者之间的付出是公平的,没有谁沾谁的光之说。

  反倒是曾经抛弃他们的母亲,在生下张家的小闺女后,三天两头的来打扰他们。

  可以说他们一鼓作气从月亮湾越过洛水镇,直接跳到梅县,也是不想看黄花那张恬不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