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9章 英雄所见略同_北朝求生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尤其是孔雀尾巴上的羽毛,捻成线进行编制。鸟羽衣自隋唐兴盛之后,一直在中国历朝历代浓墨重彩,明代万历皇帝棺木中出土的“织金孔雀羽团龙妆花纱织成袍料”,就是集“金缕衣”和“鸟羽衣”于大成的神作。

  第三个,就是纺织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

  唐代手工业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

  官营手工业仍居于主要地位。中央设有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等机构,管理手工业生产。其中仅少作监的织染署就包括25个作坊。工匠大多是政府以徭役的形式从各地征调来的,规定每年服役20天。而一些手艺较好的工匠被留在作坊内长期工作。

  官营作坊的原料来源,除了政府直接掌握的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外,便是地方州县的“土贡”,国家无偿征调的地方土特产。

  官营作坊生产的产品,专供皇族、贵戚、官僚等享用。从作坊的原料来源到产品制成、消费,基本上不同市场发生联系。

  唐代私营手工业大部分是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家庭副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某些兼营农业的手工业者已经开始转化为个体的小手工业生产者。在大城市中,已经出现了私营的手工业作坊。(此段落摘自《中国通史》)

  可见唐代的时候,多半都是“国企”,纺织是徭役的一种,虽然没有发明“流水线”,但是规模化经营的好处,已经被当时绝大多数人接受。可惜因为各种限制,私营作坊无法做大。

  实际上,这也是皇权限制世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因为“绢”在唐代货币里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掌握了“绢”的制造,实际上也是控制了货币发行权。

  古人并没有这个概念,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第四个,则是纺织器械的大发展。由于有些技术本书正文会写到,这里就不剧透了。总之,唐代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那是南北朝时期无法比拟的。

  第五个,棉纺织在唐代边疆兴起,逐渐向中原转移,但并不占优。这块也不展开讲,因为跟正文剧情有关。

  作为本书后期主角和北方世家斗法的一个战场,纺织业的背景就是这样了。经济战争套路多样,明刀明枪的去抢之类的,太野蛮了不是么?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