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9章 青苗法的雏形_视频通万朝,开局剪辑千古一帝!高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变的冷冽起来,对他们而言。

  王安石必杀之

  变法绝对不行

  三年后,王安石调任舒州通判,虽然是副手,但一样在位勤勤恳恳,一心为百姓做事。

  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翰林学士欧阳修,都注意到了王安石,注意到了这颗业绩斐然的政坛新星,先后多次召他进京。

  “但王安石只是表示,你们在教我做事啊?”

  拒绝,再次拒绝

  倔强的王安石,立志扎根在基层的王安石,一口回绝了朝中两位前辈的盛情。

  理由很简单,祖母年老,先臣未葬,弟妹当嫁,家贫众口,难住京师。

  反正意思很简单,我不去京城。

  而在宋朝,孝道是最大的,这理由合理,而且站得住脚。

  在同僚们不解的眼光中,他又在常州当了八年

  知府。

  他自己当然是知道,他要做些什么,他很兴奋,他也继续实验。

  公元1058年,王安石回京述职。

  这次朝廷任命他为度支判官,协助管理全国财税

  可以说是重用

  这一次,王安石没有推辞。

  他在基层县城摸爬滚打十余年,这个时候该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二步了。

  他慷慨写下了一封奏折,他上书仁宗,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北宋,他看到的北宋,国防不行,教育不行,社会风气不行……

  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他写下了许多大胆已经实践了部分的想法,希望仁宗重视人才、重视制度、重视律法…

  之后,他满脸期待。

  他原以为皇帝会满脸诚恳地邀请他,会看着他激动不已,会恳切的对他说,朕终于等到你了,你帮朕!

  帮朕改变这个羸弱的大宋

  然而,事实证明,王安石想多了。

  这封《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连水花都没有掀起半分。

  王安石很尴尬,但他是个聪明人,他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这届皇帝不行。

  等下一届皇帝。

  宋仁宗:“……”

  王安石要离京出走,不走不行。

  朝廷下了九道诏书,才将他留住,先是任命

  居郎,后又改为知制诰。

  他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天子近臣,王安石的

  官运,不可谓不强。

  但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干的不开心,他的身上宛若有蚂蚁在爬。

  1063年,王安石母亲病逝,这一次王安石趁机辞去官职,

  回到江宁守制。

  同年,宋仁宗驾崩,继子英宗即位。朝廷多次下旨,让王安石回京任职。

  但王安石都以守丧为由,拒不赴任。他非常清楚,也非常不屑,新皇体弱多病,还有太后垂帘听政,后宫都干政了,这样的母子搭班唱戏,求稳尚且不易,谈何求新求变?

  去朝堂找不自在?去找刺激

  更离谱的是,宋英宗登基后,为了确认生父的名分,大臣们掀起一场论战,竟足足持续了两年时间

  就很离谱,也很傻叉

  这样的执政水平,与王安石的期待,简直隔着十万八千里。

  那更不去了

  晚生苏轼都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他觉得很有道理。

  目前的王安石,便选择等,耐心等待,等待那属于自己开启变法的一个璀璨时代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

  听闻这个消息,王安石兴奋不已。

  这一次,他坐不住了,他要出山,他要当官,而为了这一刻,他足足等了三十年

  ps:谢谢大家的鼓励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