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60 章 不怕_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迷楼]

  江乐山点点头,详细和薛瑜解释起附近庄园分布和流民去向。庄园大多都是薛瑜听过的姓氏,说起来江乐山脸上难掩忧虑,“今年的流民格外多,黎国兵祸连年,朝政不稳,万一崔家守不住黎国,怕是会有更多流民向西而来。”

  一姓守一国这种话放在旁处可能显得可笑,但偏偏就在这个混乱的世道里成了真。见薛瑜不解,江乐山继续讲解。

  四国之中,黎国的地理位置最差,被三国包围,连年兵祸不绝,但自几十年前崔家占卜出明君在北,决定举族北上后,居然还真稳定住了局势,让四国的格局继续了这么多年。

  只是边境难免摩擦,西齐与黎国接壤、也挨着一部分金帐汗国的东北边陲,据说已经成了大片荒地。薛瑜听着江乐山的话,难免觉得有些可惜。

  荒地怎么能存在?该拿来开荒种地的。

  原书中对黎国着墨不多,薛瑜看到的只是乱起后金帐汗国南下取黎,方锦湖同时领兵向东,所过处皆尽臣服。对所谓占卜薛瑜是不信的,况且北地紧挨狄罗人的金帐汗国,要是有的选,世家们估计也不愿意去面对狄罗人。想想王谢几家,薛瑜忽地有了个猜测,崔家不会是争权失败,被迫北上吧?

  不过四国局势如今对薛瑜来说仍有些太过虚无,她止住江乐山的解释,将话题拽回流民身上,“那如果这些人一个月后还是没有世家愿意收,你想过怎么办吗?”

  江乐山叹了口气,“到时候我的俸禄还有一些,拿出来让他们做些城中能做的事,哪怕是扫扫地,干了活发些粮吃,也不至于饿死。”

  薛瑜定定看着他,她还以为江乐山会选择想办法发动富户来做粥棚之类的,而这个想法已经有点后世提出的以工代赈味道了。江乐山比她想得还有用些,目前来看,百姓喜欢他,他也聪明能干。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他有俸禄的时候发了粮,等到花完了,流民还在这里,甚至可能会怨恨他怎么不发粮了。

  流民西行,一路经过的州郡不少,最先被选走的是流民中的精壮青年劳力和还看得过去的女人,其次是工匠,再次是老农,最后是在孱弱的妇人、老人和孩子里选出勉强有些力气的,剩下的人短期内想要形成劳动力很难,真的干些重活很可能人就会死,不然来买人的高门不会不想要他们留下。

  远处几人抬来了一桶新水,也有人背着竹筐回来,他们在旁边架起陶釜,杂七杂八的野菜和槐叶被掺在一起煮,从珍之重之揣着的一个布兜里取出一些豆子和粟米倒进水中,近五十多个流民一天的饭就形成了。吃不饱,吊着命罢了。

  “那边的是县衙差役吧?”薛瑜拍拍渐渐停下哭泣的薛玥,将她放回地上,指了指新来的人。他们穿的青衣蒙着很重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