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9章 转生树_地气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下按照毕摩的吩咐在龙头山上修建了阿苏拉则藏金楼,一直保存到现在。

  就这样,倮倮人先是在哀牢山中暂逼风险,后来遵照毕摩宗师阿苏拉则意旨或一二结伴,或三五成群携家带口分散在整个大西南地区,他们得到的种子被埋在了地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千万,成了现今西南地区特有的南红玛瑙。

  倮倮人是古侯、曲涅两支系会合结盟而成的,他们在大凉山中绵延千年成为地方望族,在此地呼风唤雨,也是显赫的贵族世系,受到历代中原帝王封赏,积威称霸,四处掠夺。

  这事很快传到了汉帝那里,封侯的倮倮王当然就获罪于汉家天子了,全族受到牵连,有了灭族之灾。毕摩宗师阿苏拉则苦苦哀求才得到了赦免流放的机会,不能再依托于老天爷的庇护在这里安居乐业了。

  于是,在被迫迁徙之前,族人们在毕摩宗师的带领下举行了一个仪式,将历代流传的圣物永远留在了此地,就是这株青铜转生神树,象征着千年以来天地神灵的庇佑。

  随后,倮倮地区雷鸣暴雨,山川震动,这个山谷被毁了,崩塌的山体以及山洪冲下的泥土将这个世外桃源彻底掩埋。

  这时候,唐成的神识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他突然想到了那天夜宿布拖乡镇野外静坐时,神识与毕摩宗师阿苏拉则的儿子拉则格初会面交流的瞬间,他后来在网上查找到了有关毕摩宗师的资料。

  原来,阿苏拉则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整个大小凉山彝族的神,是彝族社会的知识分子,也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阿苏拉则出生于卑水河畔的吉特合俄寨(今美姑县龙门乡境内),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三岁立志,五岁学艺,八岁出师,九岁纳徒。

  青年时期阿苏拉则环游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搜集了大量的彝文经书资料,回到家乡后,居住在比尔岩洞(今美姑县瓦古乡境内),潜心从事彝文经书文献的整理,规范和编纂工作。留下来的经书文献为后人请神送鬼、抗击强暴、歌功颂德、祭奠祖先时所念诵,深受彝族人民崇拜,堪称彝族历史上的一代伟大的毕摩宗师。

  如今神识所见果然名不虚传,阿苏拉则的确不愧为一代毕摩宗师。

  那么,一代毕摩宗师到底去了哪里呢?有人说他是寿终正寝羽化而去,也有人传说他是登上一株转生树上了天庭,这些说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可能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了。

  但是,外面那两位青年男女瓦古和莫古以身殉葬的事实却是真实的,两千年后的唐成可以作证,考古队的康慨也能作证。

  现在很难确切的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态,究竟是感谢还是怨恨上苍。总之这个仪式给后人留下了一切经过的信息。

  两千多年后的事谁也想不到,仪式的力量因为盗墓贼炸开墓穴,青铜神树重新感应到生机灵动被激发了。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一、两天,恰好在这个时间段掌控神识的唐成进来了,清晰的感应到古人留下的信息,如果是上官勇进来,经历和唐成估计也是一样的。

  但是,假如换一个普通人进来,比如康慨,就只能根据周围残存的壁画去推断了,或者只有朦胧的直觉感应仿佛做了一场梦,根本就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考古发掘中发生过一些类似的神秘现像,至今也无法解释,比如三星堆发掘的青铜神树虽然有很多传说,但它背后的真实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