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地气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帐走出蜀一火锅美食城,陆超已经不见踪影。他站在街角琢磨了半天:难道真是巧合,这位老人家就住在南充城里,早上去北湖公园锻炼碰巧看见了自己?他有点信不过。

  唐成还真想溜走,不论老头说的话是真是假,但他也不想因为好奇去纠缠。毕竟身上背了五条人命,而这位老人家是目击者,谁知道他会有什么企图?论功夫又不是对手,趁着真正的身份没有暴露,还是赶紧脱身为上策。

  唐成虽然年纪轻轻,但已是个江湖老油条,打定主意之后不动声色,装得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就算自己一个人独处也不流露任何异常。像其他游客一样,午饭后,唐成去市中心五星花园一带转了转,恰好看见一条旅游专线的站点,买票上车去了二十公里外的高坪区,参观金城山著名风景区,其实就是他的一个即兴想法,并没有特意安排。

  说来也是不可思议,唐成的家就在金城山下不远,今天却是第一次上山。登临山顶,临空俯瞰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如一条蛟龙横卧在嘉陵江畔,这条龙“头顶金城(金城山),身贯凤凰(凤凰寺),手握圣灯(圣灯寺),尾扫龙门(龙门寺)”。有诗为证:

  拔地飞天一蛟龙,

  金凤展翅追龙踪。

  只因黄龙挡去路,

  龙凤双双落山中。

  二舅公曾经说过,金城山是道教中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自古就有“金城天下奇”之说,更有“道教仙境长门赋,洞天福地凤求凰”的美誉。

  “小西天!”唐成在内心喊了一声。他看见半山腰一处山崖怪石嶙峋,绝壁上刻有“小西天”三个大字,不由地在内心喊了出来。

  据说这是唐代武将何滔退兵镇守金城山,见众人向往西天,礼佛心切,为稳定军民之心,令兵将和山民在此岩上凿石打洞造佛,故取名“小西天”。先前,平台外侧有亭子、护栏,可惜后来遭到了毁坏,现在的护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复修古栈道时重新修建的。

  唐成跟着旅游团在“小西天”停留了一会,沿古栈道向北。整个栈道高下陡直,蜿蜒曲迴,因势随行,他在险要处往下看,顿有触目惊心之感。那地势非常险要,左右两边是绝壁,中间有一座坚固的石门,这便是“南京门”了。

  “每当天将下雨或雨后初晴时,烟云涌起,在金城山腰缭绕,但总不会超过‘南京门’,而被锁在‘南京门’下,形成‘进门锁雾’奇观。”导游小伙举着小喇叭说:

  “据传唐天宝15年,‘安史之乱’何滔将军镇守顺庆府(南充)遇兵变,退而据守在这里,建立了金城山寨,后来在附近修建了‘营盘寨’、‘打鼓寨’、‘顺天寨’等予以固守,这个‘南京门’就是何滔将军亲自指挥修建的。”

  “大家看看这门上的镌联:‘重门竖立金城固,夹岸生成磐石安’,是不是就很好地概括了它的险要呢?导游小伙继续说:“这里的‘重门’,是指南京门分内、外两重门。”

  进入外门,导游小伙说:“上面这些小口是射箭的垛口,两边的平台,可用以屯兵、备以刀剑滚木檑石,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

  再往右走不远,唐成看见右壁镌刻的清人李昭所著《游金城山记》,正在独自阅读,就听见那导游小伙大声地念出了诗句:

  我到金城关上门,

  方知岳外有山尊。

  高摩赤日分昏晓,

  雄压诸山是子孙。

  插剑池龙留胜迹,

  步虚台树走长根。

  英雄祠此真灵异,

  记载纷纷何足论。

  这是明代文渊阁大学士陈以勤的诗作,唐成曾经读过,没想到竟然题在了南京门。

  从外门向上行走约二三十米便是内门。这里正如南京门外下联所述:两边悬崖如夹岸磐石,中间仅能通一人一骑,十分险要。

  有人高声感慨大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