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不能随便乱来_地气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是晴朗无风的天气,也会给人造成很大的混乱、噪杂感。

  也许是为了化解这种环境中的违和感,有人在这片草坪周围立了十八座铜像,左侧依次是、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康有为、邓世昌、黄遵宪、魏源。右侧依次是林则徐、詹天佑、秋瑾、谭嗣同、严复、冯子材、容闳、洪秀全。

  树立历史上很有威望的人物塑像,确实是镇住地气的方法之一,但也不能是这种塑法,迎面正中立一尊就可以了,比如有很多大学校园正门口就竖有孔子雕像,而这里却搞成了十八先贤夹道相望的形势,这又不是仪仗队!它不仅没有化解地气的扰动,反而极大的增加了环境地气的混乱。

  为先人塑像,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来。如果是为了供人瞻仰,这永芳堂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违反了“敬人如人在,一地不二供”的原则,因为就在校园中的不远处,已经有了先生的纪念塑像。

  就算走进一座寺庙,大雄宝殿中供的是三身佛或三世佛,到了配殿,香案后是不可能还有这一尊佛出现的,要是将塑像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尊敬,就不应该犯这种错误。

  这个错误对环境的影响倒是其次的,关键是这里所陈列的“人”物思想境界和主张是不对等的,就算这些塑像能镇住脚下的地气,但彼此之间的扰动极为剧烈。

  唐成走到这里,展开灵觉,就好像在漩涡中被许多股激流撕扯,有掉进沼泽不能自拔的感觉。

  要不是灵觉锻炼已经有了相当的火候,他还真不敢在这里轻易行走。

  塑像原本不过是建筑材料的雕砌,但它成形后被安置,是所有器物中最容易形成独特属性的。无数看见它的人们,精神上赋予它的形象就是它代表的那个人,器物的灵性被无数人共同赋予,这个过程就叫做“开光”。

  寺院里的佛像开光仪式,众高僧诵经加持,象征着佛像不仅再是泥塑木胎而是佛之寄形。而其它场合的塑像,也有自然的开光过程。

  这里是历史系教学楼门前,无数过往的师生在塑像前激起的精神共鸣,就是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器物的属性已成,经历了自然的开光。

  为先人塑像还有一个原则,不能想当然的将一些人列在一起,敬人如人在,要看这些人本身都能不能聚到一起。大到指点江山、纵横天下,小到凑一桌吃火锅、搓麻将。

  在这个大学校园里,在永芳堂广场上分列的十八位先贤。大家都知道章太炎和晚年的分歧很大,这一类的冲突还好;而十八人中有些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却摆错了位置,学生本人是万不敢这样站的,这也不算最严重的问题;

  但是,林则徐、康有为等人和洪秀全、等人各自的身份与立场不同,怎么可能如此安然相处!这才是最严重的冲突。

  假如这些塑像“活”了过来,不发生战争才怪呢。试想一下,在一个校园里发生战争,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塑像当然不会变成活人,但他们之间物性的扰动和冲突却异常激烈,唐成的灵觉感应的很清晰。

  在这种环境下,尤其是夜间人气很弱的时候,真的很容易产生种种错觉,说它是广州第一灵异之地并不夸张。

  至于这里为什么会设计、修建成这个样子,并不是唐成最关心的问题,他只是来勘察地理地气而已,见到这样的情景只是心中唯有感慨。

  要是赵瑛那种真正的学者做设计方案,肯定不会在校园里出现这样的建筑。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