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五)_重活不是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候,白家已经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等候,正好边吃边讨论刘慧玥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白莫茵的爷爷是一位传统中医,见到自家孙女的老师,还是有小神医之名的祁小神医甚是高兴,相谈甚欢。

  吃饭喝酒的过程中,祁景焘也了解到,白家老爷子的中医馆更像一家中药铺,以收购山区乡民自采的药材为主业,规模虽小,但只要是这个区域内出产的中药材倒也应有尽有,品类繁多,功能齐全。一些这个山区不出产的常备中药材,因为白老爷子日常帮乡民治病需要,也有一些备用品,都是白老爷子亲自从外面采购回来的。

  祁景焘扫描一番白老爷子的中药材储备,发现这些野生药材的年头足,焙制也很规范,就建议小白医生通过药浴配合针炙给刘慧玥进行下一步治疗。

  在中医治疗方式中,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所谓的药浴法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分类,尤其烫洗最为常用。

  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谨慎选药,暨根据病人各自不同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

  药浴自古有之,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中医药浴的应用历史优久,早在晋、南北、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

  宋、金、元、明时期,药浴的方药不断增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药浴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

  到了清朝,药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清代名医辈出,名著相继刊物。随着《急救广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