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五一章 蹒跚的日本军工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五一章蹒跚的日本军工

  手下被人骂了出去,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却什么话都没有说,这个表现让众人很是意外;之前这个强势的家伙和他的手下没有多少区别,仗着背后有山县有朋等元老们的撑腰,很是不将内阁成员放在眼里。特别是在外相加藤高明被迫辞职以后,内阁里面的人没有谁在敢和元老们对着干,臣冈就更加放肆了。不过刚才他没有出来替三浦得一郎讲话,也大出人们预料;众人当然不清楚冈市之助刚才对自己这个愚蠢的部下也非常不满,当然不会出来说话。不过对于首相刚才暗地里指责朝鲜陆军作战不力,他还真有些不以为然;中国人,只不过凭借优势装备而已,比如小型火炮(迫击炮),我们现在也在加紧研究。不过这些东西,和对中国进攻的计划一样,都是高度保密的,冈市也不能随便说。

  受到中**队层出不穷先进装备的刺激,日本军队也向国内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先进装备和新型武器的制造需要,什么单兵*、步兵近距离支援火炮(迫击炮)、新式的武装汽车(装甲车)等等。当然,去年风靡一时将日本陆海军炸的魂飞魄散的飞机,也自然是头等需要研究制造的东西。不过日本人显然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估计不足,光是一个*,就研究了好几年;从大正三年(一九一三年)开始,日本川岛重工就着手研究*,他们的样品是日俄战争期间前线士兵自己发明的应急战时*。这些应急的*多数用现成的材料改进而来:例如将山炮弹头的引信换成延期引信或者将发射过的炮弹壳截短后装上延期引信并加以改造,从而制成各式各样的应急投掷武器供战争所需。这一类的应急*安全性差,工作可靠性也非常低,往往炸死自己人比敌人还多。

  战后日本在一九一二年定型了日本国内第一种制式*。这种*的结构极其简单,配用一个着发引信,在弹体的底部附有被布,投掷的时候被布起到柔性弹带的作用,保证弹体头部先着地,确保*引信能够起爆。但是该*也存在很多缺陷:全弹质量太大、投掷距离近、杀伤力小、而且引信的发火率易受地形条件限制等等。这种*送到部队进行测试检验,刚一到部队,不知是因为运输过程中的磕磕碰碰,还是其它原因,自己就发生了爆炸。所幸当时人员不是很多,加上*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的杀伤力实在太小,只造成了一名士兵受轻伤;这种情况下日军部队坚决不接受这样的试验和装备,川岛重工只能再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就是四年多五年,他们仍然拿不出合格的产品,关键问题卡在了*引信和触发装置上面。

  日本人研制的*引信,可靠性非常差不说,还往往回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