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1章 一份书稿_大唐小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华书肆逐渐成了长安城里最大的一家书行。所有在长一楼上演过的剧集,都会转化成文字版在这里出售。有很多人都喜欢看。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抢到在长一楼看话剧的票。

  除此之外,新华书肆每个月都会出一本的《故事会》也很快风靡了全长安,成为众多游手好闲的公子少爷们必不可少的娱乐读物——当然,也不只是公子少爷们,闺中的小姐也喜欢读,只是不得不偷偷地读而已。

  也怪李信的恶趣味。明明送到他手上的原版故事都还挺常规的,他就非得改出“邻居家的母猪为何半夜惨叫”之类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叫人一看就忍不住好奇,但是又不好意思好奇.....

  不过话说回来,《故事会》能卖得那么好,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得不归功于李信改出来的这些标题。

  不管是后世还是大唐,人性都是共通的。在后世能引人入胜的故事,只要去掉大唐人难以理解的部分设定,也完全能引起大唐人的共鸣。同理,能吸引后世人注意的让人又爱又恨的标题党,同样也能在大唐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没错,李信就是个该死的标题党。

  不过,今天坐在书店二楼会客室里的他,并不打算给自己手中这一本原稿起任何耸人听闻的标题。

  新华书肆的经营范围很广,除了售卖长一楼话剧的相关小说、李信的经济学入门教材、《故事会》以及传统的四书五经等等之外,还兼营代人出版——也就是说,写书的人主动找上门来合作,自掏腰包让新华书肆将他的书刊印并发售。

  通常来说,会干这种事的都是比较自恋的大儒。他们非常欣赏自己的学说和研究,觉得世人就应该接受这些东西的熏陶。于是,他们便抱着“舍己为人”的高尚思想,主动掏钱来让新华书肆帮他们出版。

  李信当然不会拒绝生意。哪怕是一坨垃圾,只要出钱,他也愿意帮忙出版——至于到底有没有人买,买回去看不看,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今天坐在李信面前的人并不是什么大儒。准确地说,他在文坛根本没有任何名声。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私塾的教师。而李信手里拿着的,正是他的稿子。

  “原来,新华书肆竟然是王爷您的产业......真是......”王峰搜肠刮肚,也没找出什么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李信笑了笑,没有回答,默默地翻看着眼前的书稿,缓缓道:“你的效率倒是出乎我意料。我本来以为你还要过好一阵子才能把这东西搞出来呢。”

  王峰笑道:“王爷给的拼音模板已经很完备了。学生只是依样画葫芦,做了一点修修补补的工作,当然会比较快。”

  那一次跟王峰聊过,李信回去之后就将后世通用的拼音写了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