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章 科技前瞻_抗日之神鹰天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科技,陈际帆是有很多感触的。尤其是当发展委员会沈宗翰教授把一窜常常的名单递给他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里面不但有他知道名字一些科学家,而且还有更多的名字他听都没听说过。

  比如一个名为王助的飞机设计工程师,光是听这个头衔就来了兴趣,然后一看简历,好家伙,人家是波音公司的首席飞机设计师。不仅参与过多种型号战斗飞机的设计,而且还独立设计过水上飞机,老天!现在这位王助工程师已经申请到军政大学的研究资金,为“神鹰”空降兵设计滑翔翼飞机,据说可以一次承载三十名士兵和装备。(确有其人其事,不是瞎编)

  最令陈际帆吃惊的,是现在云集在安徽的核物理、高能物理等方面的人才居然不下十人之多。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国宝啊,比如他知道的钱三强教授,在这里面也只是排到中间。

  原先他最担心的是研究雷达、导弹和计算机等最前沿学科的人才不够,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有些多余,不缺!特别是他找到了一位专门从事抗生素研究的,这简直是如获至宝了。

  “将军不要高兴得太早,”马寅初看到陈际帆一脸得意忘形的样子劝道,“他们这些人固然是国宝,可很多人还真不是冲着您来的。”

  “我知道,他们是冲着这个国家来的,我在他们眼中估计也就是个军阀,是地方实力派。”陈际帆自嘲道。

  “不不,将军切不可妄自菲薄,这些人怀揣报国梦想,很想找一个地方施展所学,又不想过多过问政治,对将军您缺乏了解。很多人还只是停留在做学问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施展才华做些有用的研究,因为他们担心,这些研究会变成武器屠杀中国人。”由于没有那么多汽车,陈际帆索性让王继才出一笔钱把城内所有黄包车全包了,然后让战士们化装成车夫到各个大学、研究所去把科学家们一个个接来,而他本人则满面春风地站在饭店门口迎接。

  当几百辆黄包车云集在“谢安饭店”门口的时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啊。这样的盛况自然是少不了记者的,他们都是经过严格审查才被允许进来采访的。

  科学家和教育界前辈们到了以后,先是互相寒暄,还是叶企孙、张伯苓等长者比较懂得人情世故,率领后辈们赶紧上来和陈际帆打招呼。

  北大校长蒋梦麟是在河南救灾的时候认识陈际帆的,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正当他不遗余力募捐赈灾,不顾疲劳奔波于重庆各界的时候,是陈际帆率领他的部队在河南各地毫无怨言地救灾赈灾。那一段时间是他最感动的时光,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看到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所以回去后他促成西南联大向安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