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百二十三章 屯田垦荒_抗日之神鹰天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在以前,陈际帆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会干农业,而且一干就是上万亩的大手笔。然而现在他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这项被载入史册的大工程。

  1939年11月,当欧洲的波兰被德国和苏联成功瓜分之时,当国际上的主要目光都对准欧洲的纳粹时,在中国安徽省的沦陷区中的一片“孤岛”上,几十万难民背着他们的口粮,拖家带口排着长队来到他们将要开始劳动的土地,对着熟悉的荒地挖下了第一锄。

  这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如果成功,不仅可以解决几十万难民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下子让几十万失去土地的难民重新获得土地,“神鹰”独立师从此将获得这些人无条件的后勤支援。“神鹰”将拥有一个固定的兵源基地、一个稳固的粮食基地和一座无穷的人才宝库。

  如果说陈际帆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的话,不是子弹,不是钱,甚至不是粮食,而是读书人。军政大学的学员必须首先是读书人,而四十万人中的几万儿童更需要老师,很多的老师。

  黄麓师范的师生们很配合,提前将学生安排毕业来到各个小学校任职,然后又办起了小学教师速成班。全椒、定远、巢县、和县、含山、庐江和无为等地的中学,也相应号召纷纷办起了教师速成班。

  1939年的冬天,当一切都被白茫茫的积雪掩盖的时候,无数的小学校却像雨后的春笋般冒了出来。在这片“神鹰”独立师留守的弹丸之地上,仿佛一夜之间到处都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而比这些读书声更加让人热血沸腾的,是白湖农场里数十万拓荒者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这些人的出身背景并不相同,文化背景也不一样,说着不同的方言,但是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劳动,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不远的将来就是自己的。陈际帆才真正感觉到物资的匮乏,作为这个地区的军政最高长官,陈际帆想尽了一切办法解决物资,可还是短缺。特别是煤炭,本来安徽也算是华东地区的产煤大省,可惜“神鹰”所占的地盘上没有煤矿。靠部队从鬼子的列车上东一车西一车的根本是杯水车薪。

  当陈际帆把这些烦心事一股脑儿发给高焕捷和胡云峰的时候,没想到两人全笑了。

  由于军政大学的开办,师部的主要干部平时都得呆在学校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给拾掇好了,就连王永也到了军政科去当了老师,现在陈际帆还没这个精力去调查他是不是**,因为王处长确实是教学的好手,枯燥的军政科在他的带领下居然红红火火。

  “师长,看来您还是不了解市场经济啊。”高焕捷的话让陈际帆莫名其妙,缺东西跟市场经济有什么关系?

  胡云峰也补充道:“师长你就是无为县人,应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