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一六 伺机_崇祯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就像是择人而噬的巨嘴。

  显然,干涸对草原的影响更加严重。因为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就是逐水草而居,完全是靠天吃饭。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是汉人一样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连年的大旱,使得这片区域内的蒙古部族已经完全消失,全都迁到别的地界儿了。

  但是和后世一样的是,这里的天空还是那般的湛蓝,天地还是那般的高阔,似乎天都变得矮了,让人触手可及。

  身处在这般天地中,只觉得胸中情怀激荡,颇有壮怀激烈,豪情万丈欲要击剑而歌之感。

  其实刚出关的这一段,气候地理和关内也没什么区别,少的只是百姓而已。真正的草原,还要更往北百里之外,从那里在向北去,才是真正的大草原。

  大草原并不是一片平坦的,这里也有山,当然,都是那种绵延不长,也不算高的矮山。山上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迹了,长满了高大的树木。苍松,红松,柏树,白桦,一片片覆盖其上。

  枯黄的草丛中,灌木丛中也生长了不少的野鸡野兔子之类,被众人惊动,纷纷从隐身的地方窜出来,惊慌失措的四处乱跑,支愣着短短的小翅膀扑棱棱的乱飞。

  家丁们也不理会它们,若是回来的路上说不得还打一些野味儿解解馋,但是现在,却是有要事在身。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董策看到了那条向北而去的大道。

  这里明显是时常有商队经过的,道路上寸草不生,说是大道,其实不过是‘走的车多了,自然就形成了道’而已。完全就没有经过任何的修葺,只有大约一丈四五尺宽,地面上也是坑坑洼洼的,比关内的官道差了何止一筹?

  董策驻马停下,往北看去,前面道路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忽而向东,忽而向西,看上去曲里拐弯儿。这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这条道存在的意义就是了规避一些难走的地方——不是铲平那些低端,而是要绕过去。

  王通翻身下马,仔细看了一下地面,指着其中几处道:“大人您瞧,这车辙印是新的,那些大车刚刚过去不久。而且这地面给冻得这般结实都能留下车辙印,可见车上的货物非常沉重。”

  董策点点头,沉声道:“传令,所有探哨收回,只留两部,一部两人,在大部队南方十里之外,守备有自南来之人。另一部,三人,往北而去,一旦探得商队踪迹,万不可暴露,立刻回来禀报。”

  “是!”自有家丁领命而去,不多一会儿,探哨便是给纷纷招了回来。

  队伍继续往前,还是维持在中速,也就是一盏茶时间之后,便看到了路边不远处,临着一个海子,旁边的地面上有着大大小小的坑,一看就知道那是扎帐篷的时候木头插进地面留下来的。董策趋马过去看了看,周围那一圈儿,车辙的印迹格外的深,而且很明显,是围成一个圈子的,就像是一道围起来的城墙一样。而在圈子里面的一边,马粪格外的多。

  董策眉头渐渐拧了起来,他看着那一圈儿圈子,脑海中仿若是看到了那些大车头尾相连,构成了一道坚实的车墙。这一道车墙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厚,但在这道草原上,就是无法逾越的一条障壁。就算是董策的家丁队,也是短时间内打不破的。更别忘了,那些商队也有数目不少的护卫,他们若是躲在车墙的后面,怕是家丁队拿他们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若是要硬干,伤亡定然是小不了的。董策顿时是脸色一变。

  一

  崇祯七年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