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七章 萨囊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始终是济农的最佳助手。

  在称号上,萨囊确实没有自己父亲那么能打,他父亲十三岁勇冠三军,到宁夏打仗,对手可是万历年间的明军,取得活捉一人的战绩,被授予达尔汉的称号,十五岁又率军出征,在遭遇战中取得胜利,得到拔都儿的称号。

  而他呢,彻辰·黄台吉这两个称号,则是在十一岁的时候,完全因为曾祖父切尽黄台吉是‘六万户中首行佛教之人’,被授予了这两个称号,属于祖上蒙荫。

  不过不管怎么说,生在这样的贵胄之家,生活优裕,从小受到文化与政治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也比别人强得多,更别说萨囊还好学。

  在这个蒙古人文化衰败的黑暗年代,一个正常的蒙古贵族脑子里就不会想到编写史书这种事,因为他们压根就没见过史书,不知道史书的概念。

  萨囊不一样,从他曾祖父切尽黄台吉开始,就掌握蒙、汉、回、藏四种言语和文字,还有一整个大蒙古包的藏书,不论佛学的、儒学的,还是西藏、印度、蒙古、中原的书籍,都有。

  甚至还有三套白史,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制定佛教、民政的典章著作。

  第一册是鄂尔多斯济农的收藏,另一册是切尽黄台吉当年在兀良哈偶然得到元代抄本,第三册则是切尽黄台吉根据前两部抄本互校、改编,续写明代的蒙古史事,编写成书的创作。

  这种放在林丹汗手里可以当国宝的东西,是萨囊小时候的启蒙读物。

  正因如此,萨囊十七岁就登上了北元的政治舞台,延续家族传统,辅佐鄂尔多斯济农理政,即作为使者与大明交涉、也作为代表与土默特部共同议政。

  他本该有美好的人生,比世上大多数人都更好的人生。

  但是就跟那些生在万历末年的大明人一样,萨囊一出生就是盛世顶峰,随后东西南北,不论去向何方,每一步走的都是下坡路。

  他作为代表解决与大明的纷争,处理旱灾下鄂尔多斯层出不穷的矛盾,当他的少年时代结束,当时的蒙古诸部不论从哪个方面都谈不上弱小,却在复杂环境中奇怪地总是处于弱势。

  萨囊总是在想,蒙古究竟怎么了?

  他不知道。

  随后的日子里萨囊如坠云雾之间,环境瞬息万变,大贵族在混乱中朝不保夕,牧民部众更是饱受战争之苦,在他小时候是不堪重负的汉人翻过边墙逃到蒙古地方,把边墙以北建设成塞上江南。

  而在他的青年时代,汉人和蒙古人又都越过边墙往南跑了。

  因为漠南草原总是在打仗,跟大明打仗,跟后金打仗,跟自己打仗。

  这种现状成为笼罩在萨囊心头的乌云,终于随着林丹汗为躲避后金西迁地点土默特成为现实。

  萨囊的主君——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被大汗剥夺济农号,整个鄂尔多斯被迫卷入那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