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二十四章 校马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于喀尔喀蒙古给刘承宗的贡礼规格,极为隆重——素巴第亲自来了,带着只有十五岁的硕垒次子巴布。

  作为漠北蒙古名义上的统治者,素巴第不该出现在这种两个势力初次交往的场景中。

  其实此时此刻他们派出使者,就已经是对敦塔兀鲁斯的岱青契丹汗给予最大的尊重,足够奠定双方友好相处的基础。

  只不过这次进贡,对喀尔喀而言并非仅仅友好就够。

  就在素巴第启程之前,喀尔喀三部首领收到了敦塔兀鲁斯受卫拉特拥戴、要求蒙古归附的诏令。

  说起来衮布应该感谢刘承宗,如果没有这封信,他继位的事应该还会尬住很久。

  全靠着卫拉特拥戴中国汗的事,素巴第别无选择,召开了僵局很久的忽里台大会,在大会上提议由衮布继承左翼汗位,作为妥协,硕垒被部众推举为车臣汗。

  但为了遵循传统,硕垒必须拒绝接受,将部众的要求呈交给继承左翼汗的衮布,经衮布批准,再称车臣汗。

  这样程序上就没有问题了。

  素巴第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因为他已经能预见漠南正在酝酿一场战争,一场东西碰撞决定命运的战争。

  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在素巴第看来,无疑是一场滑稽的悲剧,因为战争双方一边是汉人、一边是女真人,最终决定的却是蒙古人的命运。

  作为蒙古硕果仅存的独立联盟……喀尔喀本来不是联盟,但素巴第需要有一个能支撑战争的联盟,所以他愿意让衮布和硕垒同时称汗,保持右翼的实力优势,并将三汗糅合为一个蒙古联盟。

  只有喀尔喀三个掌握权柄的大贵族齐心协力,才能把把喀尔喀这个蒙古硕果仅存的独立联盟作为参战者推上战场。

  素巴第认为这场战争,喀尔喀躲不开逃不掉,最终的战役一定会在丰州滩打响。

  那里是中国、金国、喀尔喀三方交汇之处,有着全蒙古最富裕的土地,也拥有全蒙古最像样的防御工事既归化城,这意味着谁占领丰州滩,谁就能控制整个蒙古。

  三个喀尔喀实权派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相同点在于都不愿受制于人。

  左翼汗王衮布胸无大志,认为喀尔喀不必理会金国和中国的任何邀请,同样也不必理会察哈尔汗庭的事,拥兵十万的喀尔喀联盟可以关上门来置身事外。

  右翼汗王素巴第的看法偏向软弱,认为他们可以在不承认汉人继承蒙古大汗遗产的条件下,跟中国汗刘承宗达成联盟,一起对付已经占领归化城的后金。

  这主要是因为喀尔喀右翼比邻卫拉特,金国能远征喀尔喀,素巴第觉得打不到右翼,但刘承宗是实实在在能让卫拉特征讨喀尔喀右翼。

  因为新仇旧恨、卫拉特投奔新主,可以预见将来几年必然会空前团结,四面征讨进行扩张,向哪儿扩张?

  向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