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二章 能跑就别动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许多次却总不见成效;漕粮和战马都是军队急需的物资,却总被拖欠,怎么解决?

  收复河套的时机已至,但东虏也想吞掉蒙古遗产,虎视眈眈,况且鄂尔多斯的野地难以补给,这个事情怎么办?

  流寇在北边势大,海贼在南边骚扰,水灾旱灾频发,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

  唐宋时文武不分家,太祖皇帝任用人才也不局限于文武,怎么如今到朕的时候,武官就不能做文官了,这事又该如何解决?

  这八个问题如果能得到妥善解决,崇祯认为天下的事情还有转机。

  礼部尚书杨鹤数日之内进宫数次,他认为崇祯皇帝所云,以河套引诱刘承宗同东虏作战,还需要从长计议。

  “你们怎么都这样?”

  崇祯皱着眉头,抬手拍了拍桌案上堆了一摞的奏疏:“朕要复河套,朝野诸臣便说不妥,不可复,这不,就这封奏疏。”

  说着,他推出一封奏疏,道:“在家当乡绅的吏部郎中孙传庭,从代州送来的,连安插降夷都觉得不妥。”

  杨鹤瞄了一眼,这山西乡绅的奏疏说的是朝廷官军都吃不饱饭,老百姓饿着肚子给朝廷交粮,可不是为养活塞外鞑子的。

  也有道理。

  杨鹤老好人了,帮着说话道:“陛下,代州近年遭流寇蹂躏,家乡沦为战场,乡绅言语多有不平之意,在所难免。”

  “这位孙郎中老臣过去有所耳闻,似乎是写过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这样的诗句,很有才气,也愿为国效力。”

  崇祯并不答话,斜眼看了奏疏一眼,这些东西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是道:“你也认为让刘承宗进河套不妥?”

  “不。”

  杨鹤很认真地摇摇头,稍加组织语言,道:“老臣以为,若陛下开口,刘承宗定然会向河套进军,进军丰州滩,就必与金军一战。”

  崇祯点点头,对嘛,那刘承宗读的是圣贤书喝的是黄河水,驱虎吞狼,何愁不成!

  却没想到杨鹤紧跟着就叹了口气:“陛下是想用未在我手之丰州滩,诱刘承宗去和金军作战,以防辽东、山陕两面受敌,但陛下,他毕竟是叛军头目。”

  “凭老臣对刘承宗的了解,他会向丰州滩进军,但绝不会像陛下想的那样,从甘肃边外向丰州滩进军。”

  崇祯被说蒙了:“那他从哪进军?”

  杨鹤不太敢说,讲道理大明王朝这帮子文武臣僚还不能如臂使指呢,皇帝哪儿来的自信能控制住刘承宗啊。

  杨鹤大概是朝廷文官里对刘承宗最了解的人,他和刘承宗打过交道,知道这个人一来很霸道、二来不敬朝廷、三来很体恤百姓。

  所以他一点都不怀疑刘承宗的人品,元帅府进驻丰州滩,肯定会跟金国作战。

  从开战以来,金国掳掠汉人不下百万,如今金国才有多少奴隶?不到二十万。

  剩下的人呢?填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