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二十三章 山神公主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不穷,矿徒是其中的主力军。

  并不是挖矿的老百姓喜欢造反,而是在这个时代私自挖矿的百姓,大概率都犯法。

  谷贊/span而开矿又有兵器之便,很容易演变为聚众造反。

  历朝历代,盐铁金银铜等矿产在多半时间都为朝廷所禁,不准百姓私自采挖,私挖的就叫矿徒,就好像有官盐,贩私盐的就叫盐徒一样。

  刘承宗最近再看朱元璋语录,上面就提到过朱元璋对开银矿的看法。

  早在洪武二十年,就有府军前卫老校官丁成对朱元璋说,河南陕州有银矿,元朝经常开采,如今已经废弃,可以开采以资国用。

  而朱元璋说君子好义,小人好利,好义者以利民为心,好利者以戕民为务。

  他知道从前江西丰城在元代时开矿,官府定额开采,后来却使一州百姓深受其害的事。

  因为土地所产有限,上层矿产容易采掘,可百姓每年交多少税却有定额,等易开采的被采完,地方官贪功而不为百姓上书,这部分税就要从其他地方补全,以至敲骨吸髓,朝廷就算有恤民之心,也没办法知道。

  所以要引以为戒,凡言利之人,皆戕民之贼也。

  有这个指导思想,明朝自太祖皇帝起,其后皇帝对开矿这件事都非常谨慎,认为给官府带来的利益不大,而对百姓的损害又非常多,所以不能开。

  不过朝中也一直有反对者,每代都有主张开矿的官员,各地也一直有私自采矿的现象,通常主体为卫所军官控制囚犯、蛮人开矿,渐渐演变为叛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万历朝,开了矿税矿监,从万历二十四年到三十二年间,花了八年时间,费了十几万两成本,征了十一万两进内库,乱了全国。

  刘承宗对开矿很上心,本质上是个‘元人不暇自哀,而朱元璋哀之;朱元璋哀之后人不鉴之,亦使刘承宗复哀朱元璋后人也’的故事。

  矿产似乎是个百分百盈利的事业,但其实并非如此。

  即使在他记忆里那个时代,道路、运输、开采都非常发达,开矿仍有可能赔本,更不必说他这个时代的生产技术相对低下,哪怕简单从刘九思的预算来看,这座日月山铁厂,也是实打实的赔本买卖。

  生铁熟铁十二万斤,市价不过四千两上下,需要花费的成本却远超这个数目。

  但矿产成本又不能这么简单的计算,尤其涉及军事,如果在俱尔湾建起兵工厂,形成配套产业,原材料的价值就能大大提高。

  就不说贩卖抬枪重炮,当然如果他愿意,一门铸铁炮有多重就卖多少两,想必瓦剌的蒙古台吉们都会很愿意过来采购。

  哪怕只是做成大铁锅,照样能卖出天价。

  不过再扩大生产这件事上,刘承宗确实考虑的是成本问题。

  他问道:“日月山七部的百姓,能否招募他们为民夫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