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赏(上)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默认了此事。

  想挑事的大失所望,心怀汉室的则情绪复杂,欣喜于天子与魏王的和谐,叹惋于光武后汉的夕阳。

  “朕居深宫,实不知魏王麾下贤良者几多,不如请魏王今日在此介绍一二,也可与雒阳公卿认识认识。”

  刘备和李澈对了个眼色,见李澈颔首,回道:“既如此,臣便在陛下与满朝公卿面前逾矩一二,数一数这天下贤良。

  其一自然是卫将军、灵寿侯李澈李明远,北芒大乱救驾,巨鹿之战斩杨凤,常山鏖战斩张燕,青州奔袭救临菑,徐州、兖州退曹操,有屯田、劝学、安民等政绩,文武并济,当世少有。”

  刘备一番话把李澈吹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纵然是面皮极厚的卫将军,也不由自主的低下头以掩饰脸红。

  其他人倒是不觉得什么,毕竟这串战绩里拉出来任何一个都是赫赫有名之辈,完成任意一项,封侯不在话下,李澈的威名之下,是威震河朔的巨寇们垒砌的台阶,是一州之牧的曹操作为对手,仅以此便胜过了天下九成九的人。

  “卫将军确为当世大才,曾经侍讲于皇兄,有帝师之名,又屡建勋功,只是……已经算是位极人臣,加之卫将军毕竟年轻,朕实在不便再行加封……”

  明明是拒绝,刘备和李澈却松了口气。刘协说的很隐晦,但确确实实是在为刘备考虑,李澈已经隐隐有功高难赏的情况了,留下最后的封赏机会给刘备,也是收心之用。

  李澈笑着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臣冲劲有余,沉稳不足,不适合再登高位,还请另择贤明。”

  一众公卿恨不能冲上去把李澈打个满脸桃花开,不适合再登高位?那你这个群臣第四位的卫将军算什么?非大将军、骠骑将军不算高位?

  刘备一脸遗憾的道:“其二,则是魏国相、陵树亭侯荀攸荀公达,与卫将军共救驾于北芒,自臣为赵相以来,尽忠职守,调度内外,谋略有方,臣窃以为公达有良、平之才。只是如今河东事繁,关中似有异动,公达一时难以脱身,无法朝见天子,惜哉。”

  “荀公达之名,朕亦多有耳闻,出身名门,家学渊源,不愧为荀卿之后。爵低难以显功,朕意欲进其为许乡侯,食邑千五百户,不知魏王与众卿意下如何?”

  由于白马之盟的缘故,功非上为侯者,天下共诛之,两汉封侯大多数时候都很严谨,尤其是在针对文臣的时候。这就产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对于文官而言,有三公易拜、亭侯难求的说法。

  事实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文官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本就是高门大户,若在大肆封赏爵位,世袭恩宠,那更是势大难制。以袁氏四世三公之名,家中也只传承了一个安国亭侯。

  与之相对的,是武将有功时封侯极为大方,皇甫嵩那八千户槐里侯自不必多说,董卓在西凉少有大功,只是全身而退的事迹在一众大败的同僚中显得尤为突出,就得了乡侯之位,这足以让无数大家族艳羡。

  就连宦官封侯,都比文官封侯容易得多。

  故而荀攸哪怕是刘备势力事实上的三号人物,也只有亭侯之位,比不得多有战功的李澈。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