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彧眼睛微眯,这就对的上了,荀爽有名士的很多怪毛病,脾气臭,看不起出身低的人,但他确实是忠心于大汉的。

  对于董卓的威胁,很多人心里都有点数,袁氏选择了作壁上观,杨氏选择紧随天子,而荀爽的选择却是铲奸除恶。

  “大将军对大汉的威胁,最多不过是区区梁冀,在这点上,老夫还是有识人的自信的。但董卓此人,很可能是王莽,甚至是赵高,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外如是。”

  这位“硕儒”的神情很坚定,也很淡然,既是剖析自己的内心,也是在教荀彧处世之法。

  荀彧默默点头,继而轻声道:“知道此事的,除了叔父与郑公业,还有何人?”

  “还有陈孔璋与何伯求,负责行刺的是死士,除了我们几人,再无他人了。连逄元图他们都不知道。”

  荀彧默然半晌后,幽幽道:“如此,彧有了一些猜测。”

  “不妨说来听听。”

  “可以说,假如没有刺杀董卓之事,行刺大将军他们断无丝毫成功的可能,叔父以为然否?”

  “不错。”荀爽轻轻点头,刘伯安他们连根汗毛都没伤到,何进若非自己作,根本不可能被刺杀成功。

  这些万石重臣,一个比一个惜命,身边的护卫俱是高手,等闲刺杀根本难以有所收获。

  “假定幕后主使者不清楚郑公业准备刺杀董卓,也就无法预料到大将军身边会防御空虚,那么他主导刺杀的目的是什么呢?”

  荀爽一愣,旋即面上皱成一团,如荀彧所言,今日刺杀何进成功可以说巧合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按常理来说,正常人都清楚刺杀何进的难度有多高。

  幕后主使还主导了这场刺杀,只能说其目的并非是刺杀成功,何进会被重创恐怕也出乎了他的意料。

  荀彧想了想,又问道:“今日大将军所为……”

  荀爽愣了下,继而苦笑道:“当是大将军自己临场做的决定,‘关心’董卓的伤势。”

  “如此便将所有的线索串起来了,刺杀主谋的目的,就是将水搅浑!”荀彧一锤定音,异常肯定的说道。

  听到这个结论,荀爽不喜反忧,揉着眉头苦笑道:“若是这种动机,那更是难以确定真凶了。”

  “何车骑的嫌疑想来可以降低到最小了。”若真相如荀彧推测的一般,那作为被栽赃的对象,何苗的嫌疑确实比较小。

  因为搅混水后,主使者必然要缩在幕后,静观局势变化,不可能将自己置于局中。是以刘虞、袁隗、杨彪三人的嫌疑又大了几分。

  荀爽苦笑道:“可他自己的行为分明又是放大了自己的嫌疑。”

  叔侄两人面面相觑,也不知是幕后者太过了解何苗的性格,或者又是一场巧合?

  “若是何车骑的举动在其意料之中,只能说策划者太过算计人心了,洞察人性至斯啊。”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进恐其不至,迎荐为侍中。

  爽见董卓狼戾残忍,必危社稷,乃与北军中候郑泰等共谋诛卓。

  ——《后汉书·荀氏列传》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