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一章 郭龙云巡视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最后分到用来扶持工业发展的资金是极为有限。顶多也就一千万出头,再多的话基本是不太可能了。

  所以虽然经济规划委员会已经预定在多个地方筹办工业区。但是肯定有个轻重缓急之分,有扶持力度大的有扶持力度小的,有先办的,也有后办的。

  皇上林哲喜欢办实业,推广工商,这在帝国官场里并不是什么秘密。几乎上人人都知道,而这些官员们也都知道,要想快速往上爬,要想自己在皇上心里占据一定的位置,没有什么比办工业更有效了。

  前面的毕宣溪。郭龙云等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这两个擅长办工业的人这两年圣眷极浓,郭龙云在安徽巡抚任上就不说了,现在作为经济大臣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被陛下极为看重的。

  毕宣溪的话,他在郭龙云调任经济大臣后,直接跨过了布政使这个级别,然后直接高升为安徽巡抚,成为一省疆臣。

  所以,很多心思活络的人都是想要办工业什么的,用来博取高官厚禄,但是奈何大部分的官员都是读四书五经出来的传统官僚,你让他们说什么农桑的话还行,但是你让他们去搞工业就有些勉强了,他们很多人连蒸汽机是什么都不知道。

  因此这两年,很多官员是想要搞,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搞,只能是放任商人自己小打小闹。

  但是现在郭龙云的出巡,并已经提前通报各地,此番巡视首重是各地方对工业的准备工作!

  经济规划委员会那边甚至害怕那些地方官员们不知道该如何做准备工作,所以还特地说明了该如何做巡视准备。

  大体上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地方有什么特殊的资源优势?比如铁矿,煤矿等矿产,又比如有大量的桑树蚕茧的出产,又比如靠近内湖或近海,有着大量的渔获资源等。不管是什么资源优势,都说要出来。

  第二个则是考验地方官员对工业相关的熟悉程度,比如说如果某一天有商人在你的辖区里要搞个织布厂,你该怎么给他办手续?然后怎么解说帝国对纺织产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然后办厂用地怎么解决?

  工厂需要用到的大量工人怎么提供?附近的农民是否充足,薪资几何?

  同时一个大厂如果有好几百人的,因为不可能靠近城区,这几百人每天的吃喝拉水该怎么解决?尤其是吃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当地是否有充足的米粮以及果蔬提供。

  此外,现在凡是涉及到一些高技术的工厂,往往都有洋人工程师的存在,而这些洋人按照条约限定是不能出现在条约港口以外的,地方上该如何解决洋人的身份问题,然后如何避免洋人和地方民众的冲突和矛盾?

  这年头办厂,不仅仅对于投资商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对于地方官府而言也是极为严重的考验,地方上如果没有充足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