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问题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辅佐君王?

  幸好他重情,也只有通过感情来笼络,君臣投契,才能得其死力。

  赵顼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太皇太后还记得苏油六岁时写过的诗歌,让赵顼不由得暗自感慨,自己还是不如她老人家。

  赶紧说道:“明润言重了,就算历代贤臣,成就也难有能与你相匹的,朕又不是昏君,岂能不知?”

  “你这个少保,是朕早就定下的,可惜诸子福薄,未得教诲。”

  “我看扁罐机智灵动,明润你教育之功,莫非也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以后朕的孩子,也要交给你看顾,你可不能推辞。”

  “如今建言,我只有受教之心,岂有怪罪之理?”

  苏油赶紧躬身,还不敢推辞,只好说道:“臣多谢陛下看重。臣要说的,其实很简单——陛下,亲政十年,还记得即位之初,是怎样的心情吗?”

  赵顼一下子愣住了。

  即位十年来,自己每一天自问都在进步,努力学习处理政事,努力学习典章制度,努力学习圣人经典。

  对老臣如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无不是礼敬有加,就是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教诲。

  渐渐的,在学习当中,在群臣的理念分歧当中,赵顼建立起了自己的三观。

  王安石去后,赵顼开始实际全面掌控朝政,在和宰执们的斗争当中,渐渐表现出能力和魄力。

  可以说现在的臣僚,都是他刻意提拔的,他们能够成为宰执的最大原因,只有两个字——听话。

  现在这场变法,已经从王安石的意志,赵顼支持;变成了赵顼的意志,底下只有执行,没有支持。

  支持他的那些人,多是如蔡确李定这种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高远的政治理想,支持赵顼也只有一个原因——固位,幸进。

  有理想的那一代,已经凋零殆尽。

  所以当赵顼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边“高处不胜寒”那一句的时候,会发出那样的感慨:“苏轼终是忠君。”

  一句问话,让赵顼生起感慨:“我薄德寡能,先君早归山陵。即位之初,仓廪十不存一,人民生活艰难,外敌嚣张跋扈,朝臣狐疑不安。”

  “军甲不练,赋税耗竭,三冗之患,如沉疴难起。”

  “我战战兢兢,生怕一步行差踏错,让国家万劫不复。我需要贤臣辅佐。”

  “当吕公著告诉我,安石相公终于同意出山的时候,知道我多高兴吗?原来朕没有被上天抛弃,大宋没有被上天抛弃,上天终于给大宋送来了一个可以挽回局势的人。”

  “我将国政托付给他,跟在他的身后虚心学习。王相公的变法之议,让我大感振奋。”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承诺?”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心目中的君子们,彼此之间的政见分歧,竟然大到这样的程度。”

  “包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