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的判词,将杜甫,白居易定罪,从两人的诗歌里边搜罗出不少的“证据”,说他们的诗歌毁谤皇帝,讥刺朝政。

  用词极度的刁钻刻薄,把两个大诗人贬得一钱不值,最后判道:“守尧天舜地之德,殊失官体;毁金马玉门之贵,徒较民生。判发遣仁义之乡,严加编管。效巢父许由,不得佥书;比伯夷叔齐,夺绝俸禄。”

  大才子手笔,此文一出,那一期的时报顿时洛阳纸贵。

  李国忠,摆明了就是李林甫杨国忠的合体,这样赤裸裸的讥讽,比破口大骂还要让赵顼难堪。

  赵顼认为一定是和苏轼交往深刻的某位大文豪大名士干的,要皇城司挖地三尺,也一定将这个人找出来。

  结果是真找出来了,但是竟然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太学学霸,十几岁的少年郎,名叫刘正夫。

  这下赵顼有些哭笑不得了,文章写得好不说,选材角度还极为刁钻,讽谏得相当到位。

  难道朕应该高兴?毕竟老子的官学,到底开始出人才了啊……

  只好轻轻放下,装作不知道这人。

  吴充看到桌上的两份报纸,不由得有些好笑:“陛下以为,魏武何如人也?”

  赵顼说道:“魏武何足道哉。”

  吴充拱手:“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王相公在江宁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范镇上书,尧舜是立木外廷,名为‘谤木’,百姓对时政不满,可以张贴其上,使上闻知,今之华表是也。”

  “致仕张公方平上书数千言,言讽政之诗,自孔子编《诗》之时,就已然存在。”

  “难道陛下要开以文字罪士大夫的先河吗?”

  “即便是民间公议,也多有不平,别的不说,苏油是不是该调查清楚了?怎么还在乌台拘押?”

  赵顼摆手道:“不是羁押,只是说明情况而已,言事折子不还是一天一送吗?”

  吴充说道:“必定不合体例,惊动中外。”

  赵顼说道:“这个我自会留意。召苏轼对狱,考核是非耳,行将放出。”

  吴充不敢再劝,只叹了一口气,这个官家,好名而畏议,话说到这里已经够了。

  正准备拱手告退,王珪大步进来:“苏轼招悔了。”

  吴充顿时大惊:“为何突变如此?是不是御史台用刑了?”

  赵顼举手:“我三令五申,谅他们也不敢,供词何在?”

  王珪压住心里的狂喜,将供词送上。

  他政治水平远不如蔡确,不在意苏油苏颂,偏偏苏轼是他最在意的一个:“御史台称其突然送上供词,与之前一切录问供认不讳,且详述了诸诗中关碍之处。御史台上书,认为可以定罪了。”

  赵顼接过供词,果然,苏轼承认自己在诗文中有讪谤之意。

  在给驸马王诜的若干首诗里,有一行诗是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