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坞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珍贵无比的二林羽纹花钢,就是恩主小时候的发明。

  何执中尴尬一笑:“明公说笑了,龙泉剑,如今也被二林刀比下去了。”

  苏油笑道:“从实用性上出发,其实龙泉剑和二林刀差不多的,不过钢质上二林刀好一些,热处理也更加精到,从装饰性出发,龙泉剑就远远不如了。”

  何执中取过苏油送他的文士折刀按开,轻轻压上秣陵钢:“下龙泉钢一等,但是也算不错了。”

  龙泉铁料用的是一种叫“亮石”的铁矿熔炼,当地匠人通过磁铁将之筛选出来。

  苏油命人考察过,是一种相当精纯的氧化铁,加上当地用松炭熔炼,因此含硫量不是如今焦炭炼出的秣陵钢材可比的。

  石通表示遗憾:“铜陵的煤矿,含硫量有些高了。”

  苏油说道:“高也有高的好处,至少三酸制备的材料有了。总也是利大于弊。”

  煤矿干馏的产品如今也分得很细了,导出的炉煤气,可以生产焦炉气,氨气,粗苯;成品得到用于炼钢的焦炭;剩下的一部分,包括煤焦油,沥青,碳粉。

  焦炉气用于冶金和炼焦;氨气用于生产硝酸,硝铵,火硝;煤焦油和碳粉用于制作油墨,火药;沥青铺路;粗苯用于医药,汽油的抗爆添加剂和金属去油剂。

  黑火药和硝化炸药,一直受限于硝酸和硝盐的生产制备,二十年发展下来,大宋如今初具化工产业雏形,不用再收集粪土提炼了。

  熬硝工艺,成了老百姓自家提炼自家用的东西。

  苏油笑道:“不管如何,两浙路军民所需钢材,秣陵锰钢也能够足用了。今年秋天,可以在昆山收获一批试种的棉花,全部拨给你们,用于制作硝化棉开矿!”

  ……

  铜陵,从春秋时期,江南人民就在这里冶铜。

  几个坑冶,矿渣厚度达到了一米,方圆几平方公里。

  矿渣带来了不少污染,好些雨水汇集成矿坑湖,湖里什么生物都无法生长,因为里边全是胆水。

  胆水,就是硫酸铜溶液。

  有了胆铜浸出工艺,铜户们都不用教,很快就摸索出了用胆水和硫酸浇淋矿石和矿渣,生产和提浓胆水的方法。

  生产工艺的更新给大宋铜产量的提升助力是堪称恐怖的,截止到七月末,两浙路一个季度所得的铜料,已经占到往年产量的三分之二强。

  直接受益人就是下等铜户,以往他们只能将开出的矿石交给大户们去起炉,现在能够直接上缴铜泥,收益一下子就上去了。

  而铜泥也还是需要大户们熔炼成铜锭的,不过生产步骤的简化,焦煤窑的使用,让他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苏油没有降价收购的意思,他需要的是产量。

  在铜陵上了运送铁钉铆箍等工件去上海务的大船,沿江而下,一千两百里水路,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