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滔滔很高兴,认为苏油没有给赵煦选错伴当,赐了个馆阁校勘,继续帮助赵煦同学学习。

  汴京城有个卖诗混饭吃的人叫曹道冲,厉害之处就是随客人所命题立即完成。

  京中有人欲苦之,乃求浪花诗为绝句,但是要以红字为韵。

  这就坑人了,花多有红的,偏偏浪花不是。

  曹道冲给难住了,只好说道:“这个我是做不出来,唯南薰门外菊坡王辅道能之耳!”

  客人说道:“我固知其名久矣。但是人家身份贵重,吾侪小人,岂容辄诣?”

  曹道冲笑道:“这人有个毛病,喜欢佳纸好笔,一等的宝墨,带上这几样东西去求他,必定可得。”

  客人也是好事之徒,于是置办了三样,大家相率修谒,下拜有请。

  王寀欣然捉笔,一挥而成,诗曰“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读者尽皆叹服。

  苏油选这三位放在自己身边,除了是提拔小辈,很明显,还有接受监督的意思。

  九月的运河非常繁忙,汴京码头上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此次出外的三个大臣再次齐聚,分手道别。

  苏油对范纯仁和王存一一施礼:“苏油首创此制,又空食朝廷俸禄,自当以身作则,不料却连累了二位,实在是惶愧。”

  范纯仁笑道:“如此美事,岂可让明润独得大名?是不是王兄?”

  王存是个超级特立独行的高士,平生没干过台谏,却胜似台谏,只认制度不认人,属于保守派里娇亢不群的人物。

  司马光曾经称赞他“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王存本来是户部尚书,神宗修陵时,因为财务报表没及时告备,被蔡确抓住小事儿趁机整他,将之移到了兵部。

  然而当蔡确被穷追猛打的时候,王存作为尚书左丞,却和范纯仁、苏油一起上书,要求放过蔡确,平息党争苗头。

  朝野士大夫“善其能损怨。”

  待到苏油上书要求施行首相限期制,王存和范纯仁一商量,过度解读了苏油的意图,认为苏油此举的原因,是为了保全制度而不得已放过小人,终究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因而想办法“自贬”。

  既然如此,那自己和范纯仁也属于同样的情况,应该承担相同的后果,没说的,上章坚辞。

  所以本来苏油认为挺正常的事儿,被王存搞成了“高风亮节”,这把名声真是刷大了,在朝野间获得了高度颂扬,士林合称三人为“元祐三君子,百年真宰执”。

  王存听到范纯仁的话,也笑道:“我可是占了大便宜了,陛下隆恩,改我知扬州。扬、润相去不过一水,以故相例岁时还能过家上冢,酬酢乡党,岂不美哉!”

  苏油拱手:“本来一直想请两位吃顿饭来着,要是再不请,今后怕是机会更少。”

  王存笑道:“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