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节 示好楚国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灭的下场!

  但赵鞅只用了一招,便迅速取得了楚国的好感,使楚国至少未出一兵一卒干涉晋国内政,甚至也未对其附庸国作出任何不利晋国的暗示。

  这一招,便是主动送了一个人给楚国!

  原来,公元前491年,楚国在楚昭王的领导下迅速恢复元气,很快又以一个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春秋江湖。

  此时赵鞅为晋国中军元帅,他率领晋军平定中行氏、范氏和邯郸氏的叛乱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与此同时,楚国也正在与叛楚的蛮夷部落交战。

  公元前491年夏,楚国讨伐叛楚蛮夷,攻取了夷虎,随后向北进兵,继续进攻打击一支叫蛮氏的部落。楚军进展非常顺利,连续攻占了蛮氏的梁地和霍地。

  蛮氏首领蛮子赤率部众逃至晋国的阴地,楚军紧追不舍。就这样,楚军在追击中不自觉进入到晋国境内的阴地,这使驻守阴地的大夫士蔑非常紧张。毕竟,楚国和晋国两雄相争了一百四十多年,整部春秋史,说到底几乎是晋楚争雄史。

  对晋国大夫士蔑来说,楚国那是世仇,现在楚军不但到了晋国境内,而且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更要命的是,一向直爽的楚军对晋军提出了要求:“我们楚国与贵国是有盟约的,双方一致同意罢兵休战。现在,我们因为平叛的需要,进入到了贵国境内,没有其他要求,就是希望贵国能够将叛逆交给我们。如果贵国不愿意,那我们只好违背两位国君的愿望,废除两国盟约了。我们也只好打通少习山,再来听取你们的命令。”

  什么意思?原来,少习山,即在今天的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东南部70里处的武关镇,山下叫少习关,春秋时叫少习关,到了战国时期称武关。

  此关建于峡谷间,东西各开一门,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当时可谓是崖高谷深,狭窄难行。楚军所说的打通少习山,意思就是与西方的秦国组成联军,向东取晋国的阴地,再北渡黄河,可直逼晋都新绛。

  正因为阴地作为晋南要道,故此地绝不能失,一旦失守,则新绛门户大开,故士蔑率军在此驻守。

  士蔑哪敢作主?立即向赵鞅汇报。赵鞅听报后,立即对士蔑道:“眼下,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安定下来,无论如何都不能跟楚国搞僵!还等什么?想办法,把蛮子赤给抓了,送给楚国人吧。”

  士蔑因此立即组织军队,并召集在阴地的各部戎狄,发出公告说,因为有蛮氏新入阴里,为搞好各方关系,受元帅之命,将分给蛮氏一部分土田,并准许蛮氏在此筑城安家。

  这可是大事,当时凡做大事的,必须占卜。蛮氏首领蛮子赤听到此消息后非常激动,又听闻晋国为自己的部落占卜分地,便前来观礼,看看占卜结果是分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