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开山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于早期浅层地铁),要么采用爆破掘进,以及近些年来,用得比较多的盾构机掘进。

  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遇到密集岩层的时候,施工难度和成本都会成倍提升,特别是对于华国这种地形复杂的地区,西南地区、东南的道路施工建设中,挖掘隧道的概率几乎是百分百的。

  盾构机虽然好,但是挖掘速度同样不快,挖掘成本也相当高。

  为了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更加快和顺利,燧人系和工程院牵头,组建了这个研究所。

  黄修远看完了平板上面的详细情况,又抬起头来,看了看不远处的施工作业现场。

  几道冒着热气的淡红色水流,在岩层上方流下,流淌在岩层表面。

  研究员按下通电开关,电流通过淡红色液体,在岩壁表面产生化学反应,液体中的六锥球氧,开始掠夺岩层中的硅原子,并解放出大量的氧气。

  通风系统将作业区内密集的氧气抽出去,同时将地面水池的淡红色水体,抽回循环系统中。

  通电了二十分钟后,研究员按下关闭开关。

  挖掘机伸出挖斗,在岩层上一刮,大片大片的岩层塌下来,仿佛那种风化严重的石灰岩。

  刮了一会,黄修远目测已经挖掘了半米深度。

  “这个深度,分解液应该渗透不过去吧?”

  杨树立笑着解释道:“我们采用打孔辅助,每一次打米深度的密集小孔,塞入吸水海绵,浇上分解液后,这些分解液就会顺着海绵进入岩体内部,加上岩层本身的裂缝,通电后可以破坏~米的岩层深度。”

  就在俩人谈话的时候,挖掘机已经将岩层中,那些被腐蚀的部分刮下来了,露出里面还没有被腐蚀的岩层,和一些浅浅的的小孔。

  挖掘机将土方挖到一旁的沙石传送带上,运出作业区。

  另外一台带着密集钻孔机的机器,开始在岩层上作业起来,高硬度钻头的全功率运行,在半个小时后,就打好了一排排密集小孔。

  然后用机械塞入吸水海绵,浇分解液,通电分解岩层。

  一个循环下来,在两个小时左右。

  “效率还是一些慢,一个台班才挖掘两米多深度。”黄修远显然对于这个速度,有些不满意。

  盾构机在硬岩层中,每天都可以推进6~10米,新挖掘技术就算是二十四小时作业,也就六七米进度,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董事长,现在这个作业方式,其实只是实验使用的,我们接下来会结合盾构机,进行联合作业的测试。”杨树立说完,在平板电脑上,找出另一份实验计划。

  黄修远接过来看了看。

  分解法结合盾构机的联合作业,在超算模拟计算中,确实可以有效提升作业速度。

  但是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简单,原因在于分解液中的六锥球氧,具有超强的电解特性,一通电就会大肆掠夺周围的原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高纯度氧气。

  如此一来,分解法要和盾构机结合,就必须保证盾构机不被分解液分解,这对分解液的温度、电流强度控制,都要求非常高。

  现在的解决方案,是将盾构机的一部分零件材料,更换成为不容易被分解液掠夺的元素,最好是和硅原子需要的温度、电流,相差比较大的材料。

  至于高纯度氧气的问题,倒是不难解决。

  只有要这些问题解决了,分解法结合盾构机,一天推进30米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哪怕是花岗岩级别的硬岩,在分解法的腐蚀下,也和普通的黄土层没有什么区别。

  黄修远吩咐道:“你们尽快和中铁那边合计合计,搞一台盾构机过来测试一下。”

  “董事长放心,中铁比我们还着急,盾构机已经在路上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