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留得枯荷听雨声【为蓝瓶好喝的舵主加更!】_直播之工匠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提起刀,以画法刻竹,运刀酣畅不失细腻。

  竹刻画面结构完整协调,虽为浅刻,仍有柔缓起伏,陡猝高下,修竹清雅,寥寥几刀便勾勒出船坞和临湖的凉亭。

  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格调高古雅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众人不禁微微皱眉,这是什么诗呢……

  翠竹、湖水、凉亭、船坞……

  有人低声呢喃道:“莫不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不像。”旁边一人摇摇头:“那是初春,而且也不该是翠竹,该是翠柳才是。”

  其他人都在看竹刻的画面,谭波景的目光却粘在陆子安手中的刻刀上久久无法移开。

  这刀功!

  浅刻、深刻、留青俱精,刀法细腻全面,在各种技艺之间切换自如,他看过那么多人雕刻,除了白大师,真没见过谁刀法运用得如此酣畅淋漓!

  而且由于陆子安书画基础扎实,做出来的竹刻作品工致雅静,极具大师风范。

  当他轻轻以指腹刮摩掉浮刺,吹掉浮屑,整个作品也算是完成了。

  画面上是一处凤尾森森的竹坞,清幽之至,遗世超尘。

  浓重的阴云沉积不散,寒霜的迟到才留下了几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听上去仿佛是秋雨潇潇。

  右侧有大面积的留白,反而给了人想象的空间,仿佛远处那隐约的竹纹都化为了几重山水,几重城池。

  谭波景忍不住在心中默念: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诗,素来只能体会和品味,而这竹刻却精细地将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思都描绘了出来,实在是难得……

  “喛?老谭你可不能赖皮啊哈哈哈。”

  谭波景被人推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笑了笑:“我早就猜出来了……就是陆先生这刀功实在太精湛了,我都看入神了。”

  众人善意地笑了起来:“怕不是想不出来在犯愁吧?你说你猜出来了,你倒是说说,这刻出来的是哪首诗?”

  陆子安微微一笑,将竹筒递了过来:“谭先生。”

  “啊,好。”谭波景拿到手里,近看更觉这雕刻手法细腻独到,整体清雅,给人以平和的视觉感,不过这般欣赏把玩便已觉精妙无比。

  越看越心喜,谭波景轻声一叹:“好啊,这雕工如行云流水……”

  “哎哟你先别顾着夸陆先生的雕工了,你就说,他这刻的是哪首诗!”这些老爷子一个个都是一副看好戏的神情。

  谭波景一扬眉:“当然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啊!你别告诉我你们没看出来!”

  “哈哈哈哈,果然他也看出来了。”众人大笑。

  谭波景却是越把玩越心喜:“哎呀你们看看,这线条!这构图!我看看我看看……”

  他将竹筒举起来,眯起眼睛:“就是这栏杆怎么像是木的……”

  “怎么会,我们站这看着的,就是竹子做的,怎么会是木的?”有人笑话他,伸手拿过去细看。

  “哎呀,好像还真是木的啊……”他推了推老花镜:“这,不应该啊,也不像是粘上去的……哎,你看看,这。”

  他们一群人互相传递,将竹筒翻过来覆过去地看,最后谭波景疑惑地看向了陆子安:“陆先生,你这……”

  “对,这是一种新的技艺,叫乱真雕刻法。”陆子安微微一笑,理了理袖子:“似木是竹,竹木相融,取真假难辨之意。”

  “乱真雕刻……果然精妙!”谭波景忍不住握紧了几分:“陆先生,这,试问能否割爱?我实在喜欢得紧。”

  “……”陆子安表示这个真的纯粹练手之作,没想过要卖,毕竟之前还在拿它教学……

  见他为难,谭波景连忙道:“抱歉,不方便的话就……”说着就把作品递了回来。

  陆子安摇摇头,一边伸手去接,一边道:“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这纯粹是练手之作,作不得数的。”

  “练手之作?”谭波景真的惊讶了,都已经递给陆子安了又一脸心疼地握紧舍不得撒手:“你不会要把它扔了吧?”

  请收藏:https://m.cpafar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